有时候我选书,会看书的前5页,是不是有那种图像和文字开始发生转变,心一下子被提起来的感觉,而不是那种一上来就说,这是一个“忧伤”的小熊。什么是忧伤?小朋友需要的是更生动的感知,而不是一个名词一个概念。
虽然被教导的孩子可能更符合这个世界的规矩,但我想,自己去探索的孩子,不会被概念化的东西束缚,永远都会有新的发现,也更有生命力和创造力。
Q:您被认为是中国绘本的最高水准,请问以您的经验来说,如何给不同年龄阶段的小朋友选书?
A:这是一个非常细的东西,可能要很多时间才能讲清楚。但我认为有一点是很重要的,那就是图像感的故事。
它很关键,有变化有起伏,可以吸引孩子非常放松地去读,而不是讲道理。讲道理的绘本没有多厉害,厉害的是讲了一个游戏,带领孩子进入到一个游戏的境地中自我探索。
Q:人们有很多误区,比如好绘本都是国外的,小朋友对中国绘本不感兴趣。作为一个世界级的绘本艺术家,您对世界绘本如数家珍,对中国绘本了如指掌,您觉得家长应该走出哪些误区?
A:其实与其说家长的误区,不如说创作者的误区。
国外好的绘本都是非常个性化的,个性化的图像叙事、有趣有魔力的视觉表达,把“游戏”放在第一位,所以它会让小朋友产生一种内驱力。文本和主题也都为游戏服务,它在笑和眼泪中藏着深意。
中国的绘本可能会陷入一个误区,就是对小孩不敢兴趣,对主题感兴趣,主题先行,其他都是次要的,就有点可惜。我现在在进行的绘本创造,就会以脑洞为主,把游戏讲好,怎么更有趣,更意想不到,更捣蛋,制造奇怪、好玩的东西。
乳牙掉了 / 恒牙冒了个头 / 听到旁边的牙说 / 外面有一件世界上最可怕最可怕的事情 / 叫做刷牙 / 于是恒牙又悄悄地 / 把头缩回去了——《孩子们的诗》
Q:一个很棘手的问题,如果孩子一开始对阅读不感兴趣,如何引导孩子爱上绘本?
A:就像有些孩子不喜欢画画一样,可能的原因有课堂的压力、家长的压力、怕出错、或被某些东西触发。如果孩子真被一个好故事吸引了,不会不喜欢阅读。
Q:现在的父母都很看中高质量的亲子阅读,你建议父母如何与孩子一起读书?哪些事情可以做,哪些事情不要做?
A:我的女儿很喜欢玩雪。像我们大人,雪球握在手里30秒就被冻的受不了扔掉了,但孩子不一样,她不可能放手,会一直把它握在手里直到化掉,有一次我把它们放在灯光下,雪就变得闪闪发光。大人玩得太主动太想用创意,孩子羡慕之余反而会拍拍手不玩雪了,站在一旁欣赏。有时候家长过多的解释与指导,可能会让小朋友失去主动性。
就像你和另一半去看电影,看完他非要问你,这个电影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一样,如果你陪小朋友看书,看完也这样问,小朋友会感受到压力和紧张,对于表达见解觉得害怕,可能就不爱看书了。
Q:你会给小朋友们推荐哪些绘本?
A:我比较推荐的有《月亮月亮停一停》《游侠小木客》《别让太阳掉下来》《什么都想要的兔狲》,引进的有《狮子的房间》《噗噗噗》《一个狮子在巴黎》《海象海象在哪里》《小小迷路了》。
Q:你会给大朋友们(成年人)推荐哪些绘本?推荐理由是?
A:比如《月亮月亮停一停》,它是一个以唐诗“春江花月夜”为主题的古诗绘本,我每次重新读,都会读到一些生动的东西。
月亮在东方的海面上升起,大江向东流,小船顺流而行,奔赴大海,天上的月亮却向西移动,回到家乡的方向,它会有一种心理上、情感上的变化。
以前被教育到唐诗是古典文化,现在我更觉得它像儿童文化,都是在特殊的场景中感官被刷新后,再挑选合适的词汇表述,也就是先看到,再感觉到,再表达。
《月亮月亮停一停》有趣的是,我们小时候都读过春江花月夜”这首诗,但现在再读,感觉会跟小时候全然不同。
Q:除了一起看绘本,还可以一起和孩子一起_________,延伸阅读的乐趣?
A:阅读这个词并不是狭隘的。我们有一节课是学雕塑的老师设计的,阅读空间。老师会带孩子们去山里写生,观察山林,想象脚下的古路如何被踩过,探寻阳光下的山和山的背面有什么不同,用这样的方式去阅读空间。
阅读不仅仅是字面意思,它还是跟现实发生连接的一种方式,这种方式可以激活阅读的能量,回过头来再读书,可能会让阅读这件事变得更有趣,就比如看一本森林的书,不妨走进森林,用感官去阅读它。所以与其说延伸阅读的乐趣,不如说阅读延伸了乐趣。
我要加盟(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)
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